这是全网首发的有关诺尔德维克的第一手中文资料。
行程的第一阶段就是我们2022年的完整行程(带领两台刚发布的LC300,没有经过改装到达帕克萨角)。到达帕克萨角后,在夕阳的余光下我们立即展开了第二阶段的行程。从远东地区最北边的“帕克萨角”前往全球大陆最北端的“切柳斯金角”。这条线路首先要沿着北冰洋海岸线前往现在全亚洲最北边的定居点之一的哈坦加,然后从哈坦加河进入诺瓦亚河(也可以翻译成“新河”),再利用河道穿过全世界最北边的阿里马斯森林、北极圈内最大的泰梅尔湖以及全球最北边的大陆山脉系统:“拜兰加山脉”,进而沿喀拉海东岸穿过整个泰梅尔半岛到达切柳斯金角。这是一条历史上从未有人尝试过的线路。在帕克萨角之前,只有“尤留恩格-哈亚”到“帕克萨角”之间的160公里无人区可以算得上是“越野”。在“尤留恩格-哈亚”之前的路段虽然是“冬季公路”,但因维护良好,只要不是底盘特别低的普通的家用车都可以顺利行驶。因此我一直认为:“从帕克萨角开始的第二段行程,才是我们探险行程真正的起点”。
从帕克萨角出发后,我们先沿着来时的“车辙”原路返回。行驶至大致坐标北纬73.798度,东经113.067度的位置时脱离原来的车辙,转向西方。沿着一条无名小河来到了“诺尔德维克湾”,接下来我们便沿着“诺尔德维克湾”的海岸线向废弃的“诺尔德维克”定居点进发。到达“诺尔德维克湾”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晚上10点左右,我们抵达了诺尔德维克湾海岸线坐标大至北纬73.7070766度,东经112.195555度的位置。在荒芜人烟的北冰洋沿岸行驶了一天的我们决定在海面停车休息,刚停好车一抬头便看到了本次行程见到的最“强悍”的北极光。身处北冰洋,唯一的光污染就是我们的“车灯”。
2023年3月15日早晨5点半,我是第一个起床的。也许因为从小在车上长大的原因,我在车上睡觉会比在床上睡觉踏实很多。睡在汽车里总是能带给我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曾经我以为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
随着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大家也逐个起床了。首先就是整备车辆,用工具敲掉前后桥周围传动组件上的冰块是第一步。然后我们会周期性、间断性的给油,每次大约2分钟,根据防冻液温度。最开始会将发动机转速提升到1000转每分钟,然后根据防冻液温度再次给油。如此循环往复,让机油、防冻液温度上升到可以行车温度。这里顺便说一句,我们停车是不熄火的。没错,在这里停车即便不熄火防冻液温度依然会往下掉。
整备好车辆我们于早晨8点左右沿着诺尔德维克湾继续出发。当我们在海面通过了大致北纬73.856度, 东经111.33度的位置后,脱离了全世界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雅库特,进入了需要边防通行证才能访问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上午10点半,我们来到了第二阶段行程第一个目的地——诺尔德维克的第一个定居点……
“……煤炭并不是北海航线船舶的最佳燃料。石油会更经济。它的热值几乎是煤炭的一倍半,每个热单位的燃料体积是一半。因此,立即出现了在西伯利亚北部寻找石油的需求。1804 年,实业家 贝尔科夫(N. S. Belkov) 向雅库茨克报告说,在沿着北冰洋海岸“的阿纳巴尔一侧,我发现了岩盐和相同的石油,被医疗委员会称为黑油。“当然,这条关于盐的信息可能指的是图斯-塔赫山丘(盐山,位于诺尔德维克,即我们前往的诺尔德维克第一个定居点),因为在阿纳巴尔或哈坦加地区,地表没有找到其他岩盐。这座山位于乌留恩格-突穆斯半岛上的诺尔德维克湾。基于这些信息,在我的建议下,北极研究所决定于 1933 年向诺尔德维克湾地区派遣了一支勘探和钻探探险队……”
以上内容摘自乌尔万采夫的《泰梅尔——我的北方领土》
1936 年 7 月 25 日,根据苏联劳动和国防委员会 (STO) 的法令,诺尔德维克勘探队成立,作为北海航线总局的一部分。该法令要求诺尔德维克勘探队完成盐矿勘探,确定盐矿建设、地理和港口勘测工作,并为建设诺尔德维克矿业和工业综合体准备技术项目。
这就是诺尔德维克工作定居点的历史,后来这里发展到近 600 名居民,有中央供暖系统、医院、气象站、学校、幼儿园和有定期航班的机场。煤矿和盐矿、海港、渔猎公司、石油勘探队在村里工作,在村子旁边开采石膏,并在此基础上建造了生产高强度石膏砌块的车间,还有一个粘土采石场,里面有适合做砖的粘土,是在建成的小工厂里生产的。
1956 年,诺尔德维克企业不复存在,村庄很快就被废弃了。
我们到达的诺尔德维克的第一个定居点是大致坐标为北纬73.98度,东经111.19度的盐矿。它位于乌留恩格-突穆斯半岛的中间。下车后我才发现因为为了观看昨晚的北极光,庞总今天感冒了。在探险行动中,最害怕发生的一件事就是队员出现身体不适。我没有去计算距离这里最近的医院有远,因为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当出现必须要去医院才能解决,呼叫空中救援几乎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而从最近的机场派直升飞机到我们这里进行救援最快也要数小时才能到达。我们现在能做的,仅仅是让庞总的病情不再继续恶化。所以接下来的一整天,他吃了药以后几乎没有下车。因此这一天他没有亲眼看到诺尔德维克以及后来的科锡斯特。这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生的遗憾,但是待在温暖的车里让身体尽快恢复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连切柳斯金角都去不了了,那才是真正的遗憾。
我下车陪庞总聊了两句后,拿出相机简单地逛了一下这个定居点。对于我本人来说,对北冰洋沿岸的废弃村落并不陌生。与之前在白令海峡的纳乌坎村和阿卡尼村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里自废弃以来很少有人拜访。因此这里留下的东西很少被人动过。
简单的逛了一下我们便驱车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路上天气开始慢慢变得“暴躁”。中午12点半,我们来到了第二个定居点:大致坐标为北纬74.01度,东经111.43度的煤矿。
这儿是当时诺尔德维克定居点的行政中心所在地。由于定居点在一片山坳的中间,地形原因又有深厚的积雪,并不适合直接开车过去。所以我们把车停在定居点外面的一个村庄里,几个人踩着积雪一步徒步前往。这里有着大量的美国人留下的东西,到处都是“英文”。
除了隐隐约约还能看到的当初“全世界最北边的铁路”遗址,给我映像最深的是中间高处的一个巨大的像仓库一样的圆柱形建筑,目前已经没有人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了。
以及一个巨大的柴油发动机,是美国人从船上拆下来安装到这里的。
我们花了大约两个小时左右把这里都参观了一遍。回到车上时庞总说,他已经在思考如果我们一直不回来他该怎么办了?所以这人啊,不能闲着。不然就想东想西的。
上车后我们向着东南方向前进,大约5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诺尔德维克的最后一个定居点:大致坐标为北纬73.99度,东经111.45度的诺尔德维克港口。建筑并没有前面的多,到处都是废弃的船。
我们没有在这里过多的停留,稍微的参观了一下便调转车头朝着西南方向前往70公里外的科锡斯特……
未完待续……